朱高炽心中虽对儿子略有微词,但并未如郭贵妃所期望的那样,轻易地更换储君,先帝留下的遗诏里,瞻基就是下任皇帝。
他既没这个心思,也没这个权利。
朱高炽苦思冥想,终于想出一个还算合适的办法,随即下达一道旨意。
朱瞻基和琳琅在太子宫寝殿逗弄爬来爬去的儿子,突然被通知要接旨。
内侍毕恭毕敬,宣读的内容言简意赅,并不隐晦。
朱高炽的意思是太子不够成熟稳重,回南京读书,稳定心性,才能挑起重担。
朱瞻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在脸上凝固。
”太子爷,请接旨。“
宣旨的内侍恭恭敬敬地说道,他不敢怠慢,身子弯了弯,等待着太子领旨。
朱瞻基沉默了几许,心情好似瞬间跌落到谷底。
他勉强稳住表情,接了旨意,有几分失魂落魄。
“大郎,应该没你想的那么糟糕。”
琳琅猜测到了几分,但没有明说。
“我去书房问问爹,他到底是什么意思!”
如今的朱瞻基还太年轻,多少有点沉不住气。
琳琅没有拦着,索性让他去了,亲父子之间,该掰扯的都掰扯干净。
她不觉得,朱高炽糊涂到要打压罢黜朱瞻基,顶多就是想磨练儿子。
朱瞻基匆匆离开,回来时脸色更差了,琳琅上前问他,“问清楚了?”
朱瞻基声音略显沉重,声音里带着被打压的颓废和不甘,喃喃道:“爹批评我,说我杀心太重,要多读书,明事理,目前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。”
他不明白爹对自己的偏见怎么这样重?爹是不是全然听信了郭贵妃的话!
“真是笑话,我凭什么去南京?那里只是旧都!”
朱瞻基心情抑郁,语气说不出的愤懑与懊恼。
“大郎应该想岔了,爹即使对你不满,也是望子成龙的心思,去南京未必是一件坏事。
你不要不高兴,既然圣旨都接了,无可转圜,我陪着你一起去吧。”
“读书有什么难的,大郎可是文武双全,正好可以证明给爹看看。”
琳琅拉了拉朱瞻基的袖子,一番话说得云淡风轻不甚在意。
朱高炽就算想要废太子,内阁大臣都不会同意,更何况朱瞻基的其他几个兄弟也不是特别出众,比朱瞻基差了一大截儿。
“那曜儿...”
朱瞻基看着温婉貌美、善解人意的琳琅,压抑的心情得以舒缓,神情犹豫。
“曜儿交给娘就行,身边那么多伺候的嬷嬷宫女和内侍,谁敢亏待他不成。”
琳琅对婆婆照看儿子一百个放心,何况他家曜儿不是寻常孩子,鬼精灵呢。
“我觉得,咱们启程去南京旧就当作是散心,享受二人世界,挺好的呀。”
琳琅发自真心地感慨,北京虽然很好,但南京的吃食也怪令人想念的。
朱瞻基想到琳琅与他成婚以来,闹心的事情着实不少。
夫妻俩聚少离多,温存的时间也少,不免觉得亏待她。
“好,我都听你的,咱们高高兴兴地回南京,过快活日子。“
朱瞻基一改先前的颓丧和不甘,眼里都是丝丝缕缕的柔情。
那边厢,朱高炽和张妍解释了一下自己的用意,生怕老婆儿子都误会自己。
张妍听完解释还算平静,但忍不住担忧:“就怕瞻基瞎想,不乐意去读书。”
都多大的儿子,都是当父亲的人了,如今却被老父亲赶着回旧都读书养性。
如果不是太了解朱高炽,张妍都要以为丈夫嫌儿子碍眼,打算扶庶子上位。
“哎,瞻基是个聪明孩子,早晚能想通了,他的性子需要好好磨一磨,将来大明的天下交到他的手上,我才能真正安心,走的也踏实。”
朱高炽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,毫无作伪。
他自知寿数所剩不多,只能多磨砺一下儿子,希望瞻基成才,将来能做个睿智明理的皇帝。
“你如今好好的,别说些不吉利的话,瞻基还年轻,还需你费心教导。”
张妍虽然对朱高炽有点怨气,觉得他宠爱郭贵妃过了头,但几十年的夫妻感情不是假的。
她也知道这男人心肠软,比较吃郭贵妃撒娇那套,但最看重的亦是嫡长子。
宠妃子和疼儿子概念不一样,朱高炽身体不好,但脑子没坏,知道孰轻孰重。
张妍心里很淡定,她反正学不来郭贵妃,一大把年纪撒娇卖痴的,不成样子。
夫妻叙了一会家常,忽然听内侍在殿门口禀告:“太子爷求见!”
朱高炽原本以为朱瞻基要找理由拒绝去南京,没想到得到的却是恭恭敬敬的笑脸。
朱瞻基脸上没有半分勉强,掏心窝子说话。
”爹为儿子着想,儿子都明白,这次回南京读书,必然不会让爹失望的。”
张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,瞻基能理解,没有钻牛角尖,她也不用费口舌相劝。
最高兴的莫过于朱高炽,他提着的一颗心缓缓落下,满怀欣慰地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,感慨道:“瞻基真是长大了,此去旧都,好好读书养性,不要胡思乱想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