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了都尉府的大门,我稍稍加快了脚步,没过多久便来到了码头。远远地望去,一个黑乎乎的船坞映入眼帘,宛如一只巨兽静卧在江边。走近一些,我才发现那船坞不仅外观漆黑,连附近的江水都被染成了一片黑色,仿佛是被那船坞吞噬了一般。
再走近一些,我看到了几艘巨大的船只停靠在码头边,它们的船体也都被熏得黑乎乎的,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。这些船只上,有许多苦力正忙碌地穿梭着,他们一趟趟地背着沉重的石炭,艰难地走过跳板爬上船舷,将石炭整齐的堆放入船舱中。
当我们逐渐靠近船坞时,突然有几名站岗的兵士拦住了我们的去路。他们手持长枪,一脸严肃地呵斥道:“这里是官家船坞,闲杂人等不得靠近!”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阻拦,我们有些不知所措。然而,就在这时,跟随我们的卫兵迅速上前,从怀中掏出一个腰牌,递给了那几名兵士。兵士们接过腰牌,仔细端详了一番,然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。
其中一名兵士说道:“原来你们是护城督尉的兄弟和弟媳啊!失敬失敬,请进吧。”说罢,他便让开了道路,示意我们可以进入码头。
进入码头后,我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。只见一座座巨大的仓库矗立在那里,宛如巨人一般。仓库旁边,一排排大草棚整齐地排列着,而在草棚的四周,则是用条石切成的一人高的挡墙,挡墙里面堆满了碎石炭,远远看上去像一座座黑色的小山,小山上面还稀稀拉拉铺盖着一些芦苇席,用来防止风大扬起石炭粉。
更让人惊叹的是,还有一些力工正忙碌地用带有木板围栏的板车,将一车车的碎石炭拉过来,然后小心翼翼地堆放进小山一样的石炭堆。这些力工们虽然满脸黑漆漆的,汗流浃背,但他们的动作却显得十分娴熟,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。
我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碎石碳,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,于是便开口向一旁的卫兵询问道:“这些碎石碳究竟是作何用途呢?”
卫兵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,解释道:“这些碎石碳啊,其实都是石炭运送过来后,经过挑选,那些完整的石炭块被挑走了,剩下的就是这些碎石碳啦。它们虽然也是石炭,但因为已经破碎,卖出去的价格实在不高,用竹耙犁筛选出碎块,剩下的太碎的石炭粉没有人买,并且数量也不算太多,所以就只能暂时堆放在这里了。”
我继续追问:“那这些碎石碳难道就一直这么堆放着吗?”
卫兵摇了摇头,说道:“当然不是啦,我们得等户部派官员下来查验、估损后,炭业司才能对这些碎石碳进行处理呢。毕竟,如果石炭的总量对不上,负责的炭业司可是要被问责的哦。而且,你看这长途运送石炭的过程中,搬上搬下石炭的损坏也不算少,这也是石炭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啊。”
经过一番观察,我对官家码头的整体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。这里的繁忙景象与我之前的估计相差无几,各种船只来来往往,货物装卸有序进行。然而,要想真正完成任务,关键还在于炭业司。只有从那里获得碎炭石,并将其安全运送到沈家村码头,才能算是大功告成。
目前,我决定先暂时离开码头,前往城内一探究竟。毕竟,城市中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线索和机会,说不定还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。。
出了码头,没走多久,我们便抵达了海宁县。这座县城实际上是建在一座巨大的岛屿之上,四周环海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之中。
海宁县的北城门紧邻着官家码头,而这个官家码头正是我们刚刚游览过的地方。这里可谓是整个县城的核心区域,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设施。其中,最大的船坞引人注目,它宽敞而壮观,足以容纳众多大型船只停靠和维修。与之相邻的是最大的码头,繁忙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,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,船只进进出出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此外,这里还有最大的仓库,储存着各种各样的货物,从粮食到丝绸,从瓷器到茶叶,应有尽有。而官府的炭业司和海运司也坐落于此,它们负责管理官府的船只调配、货物运输以及货物的交易买卖等事务,确保整个县城的经济运转顺畅。
宽阔的大江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,自东城门奔腾而过,最终汇入浩渺的大海。江水滔滔,波光粼粼,承载着无数商船的来来往往。
这里是一个繁忙的商业港口,大多数船只都选择在此停靠。码头上人头攒动,商人们忙碌地装卸货物,一片热闹景象。而江边的商铺则与码头紧密相连,既是货物的集散地,也是商人们洽谈生意的场所。
这些商铺沿着江岸一字排开,建筑风格各异,有的是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,有的则是气势恢宏的砖石建筑。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着,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。
街道两旁,勾栏酒肆林立栉比。酒肆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和悠扬的丝竹之声,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和客商。这里不仅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好去处,也是商人们交流信息、拓展人脉的重要场所。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