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7日 缝纫机上的声母密码
寒露清晨,雾气像掺了蜜的牛奶般浓稠,将整个村庄裹得严严实实。孙玺儿蹲在灶台边,往烧得噼啪作响的灶膛里添玉米芯,火星子如金色的小精灵般窜出来,在她手背烫出星星点点的红痕。她握着烧火棍,在泥地上歪歪扭扭画着拼音格,炭迹与旧有的南瓜藤印记交织,竟像极了课本里的等差数列。
"玺儿,帮奶奶添把柴。"里屋传来奶奶的声音。
"就来!"孙玺儿应着,又往灶里塞了根秸秆,"等我算完这道'火'字的笔画,正好是四笔,和烧四节玉米芯的时间差不多呢!"
语文课上,李老师抱着用桑木片穿成的声母牌走进教室,木牌还带着新鲜的树脂清香。"今天咱们玩个新花样!"老师晃了晃木牌,"抽到哪个声母,就用生活里的东西组词。"
"孙玺儿,你来拼读'b-p-m-f'。"
"补丁的b,布料的p,棉线的m,缝纫机的f!"孙玺儿脆生生回答,还指向教室角落正在缝补桌布的奶奶。
周冬冬举着"d-t-n-l"牌卡蹦起来:"钉纽扣的d,挑线头的t,纳鞋底的n,拉链子的l!我妈给我缝书包就用这些!"
陈大壮挤到前排,缺了门牙的嘴漏着风:"穿针的c,打结的j!我上次帮奶奶穿针,线死活进不了针眼!"
李老师摘下老花镜笑道:"照这么说,咱们教室都能开裁缝铺了!不过陈大壮,你可得好好练练穿针,这也是门学问呢!"
算术课上,王校长扛着竹筐走进来,筐里的黄豆还沾着泥土。"10粒豆子分两堆,有几种分法?"
孙玺儿剥开豆荚,把豆子按3:7、4:6排好:"就像奶奶补裤子,拆东墙的布补西裤的洞,得按比例来。"
陈大壮偷偷往口袋塞豆子,被孙玺儿逮个正着:"等等!你口袋鼓了3颗,桌上该有7颗,现在只有6颗半——那颗是不是被你偷吃啦?"
"冤枉啊!"陈大壮急忙摆手,"是刚才数的时候掉地上,被老鼠叼走了!"
全班哄堂大笑,王校长也忍俊不禁:"陈大壮,下次偷吃可得算好账,别让数学抓住把柄!"
10月8日 寒露夯土场上的跳格玄机
寒露的风裹着霜气,把夯土操场吹得冷飕飕的。课间,女生们用碎瓦片画跳房子,孙玺儿却拿着白粉笔在地上画奇怪的线条。
周冬冬啃着烤红薯凑过来:"你这画的啥?像我家猪圈的栅栏!"
孙玺儿用树枝敲敲标着"7"的格子:"这是原点!往东5格是你家猪圈,坐标(5,0);往北3格是晒谷场,坐标(0,3)。"
"啥是坐标?能吃吗?"陈大壮凑过来。
"坐标就是定位!"孙玺儿解释道,"就像在地图上找地方,知道横纵距离就能找到准确位置。"
"说得比我家老牛耕地还复杂!"陈大壮故意踩乱粉笔线,"直接量我的裤腰带不就行了?"
"胡闹!"孙玺儿叉着腰,"裤腰带能量出勾股定理吗?单脚跳到猪圈7步3.5米,绕路去谷场用勾股定理算,距离是√34米,差不多5.8米!"
周冬冬挠挠头:"听着好厉害,那我们跳房子也能用这个算?"
"当然!"孙玺儿眼睛发亮,"把每个格子当坐标点,就能算出最短路线!"
放学回家,奶奶坐在门槛上补衣裳:"丫头,来帮奶奶数数补丁。"
孙玺儿接过蓝布衫,突然喊道:"奶奶!这些补丁数是等差数列!2、5、8......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多3!"
爷爷吧嗒着旱烟凑过来:"啥数列?比我算田里收成还复杂?"
"就像您种玉米,每行比前一行多种3棵!"孙玺儿解释道,"数学里叫等差数列,我能画统计图!"
奶奶用顶针敲了敲她脑袋:"当心把眼睛看坏咯!不过咱们玺儿啊,就是有股子钻劲!"
10月9日 南瓜田里的象形密码
寒露的菜园蒙着层薄霜,李老师带着学生们在菜畦间穿梭。"今天学'日、月、水、火',大家找找身边的字!"
孙玺儿蹲在南瓜藤旁,指着叶片上的露珠:"老师!这水珠连成串,就是'水'字缺了三滴!"
周冬冬兴奋地在泥地上画"火"字:"像不像麦秸堆着火啦?"
陈大壮慌忙用脚去踩:"可别真烧起来!上次刘婶家鸡窝着火,全村人都去救火!"
孙玺儿又用树枝在垄沟里划"田"字:"您看,每个格子里的南瓜占地0.25平方米!"
李老师笑着点头:"孙玺儿真会观察!古人造字就是从生活中来的。"
放学收南瓜时,28个大南瓜堆在田埂上。
"爷爷,我来摆!"孙玺儿按大小分成4堆,每堆7个,又用方田术摆成正方形。
爷爷笑得直不起腰:"比你爸当年摆砖头还齐整!这摆法有啥讲究?"
"这样装车稳当,"孙玺儿解释道,"而且用方田术算过,每个南瓜间距最合适,转弯不会滚下来。"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